2025全国两会:AI成热议焦点
| 来源:【字号:大 中 小】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AI等前沿科技议题引发广泛关注。代表委员们围绕AI赋能产业升级、AI人才培养、AI行政法规制定等热点话题展开深入讨论。本文对相关观点进行了系统梳理。
1. AI产业发展与技术创新
民建中央副主席孙东生在“开展‘AI+’行动 培育未来产业”的主题演讲中指出,未来五年是推动AI发展、培育未来产业的战略机遇期。加强AI与产业深度融合,推进“AI+”行动,培育未来产业,将成为决定我国全球竞争地位的关键。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张英认为,AI已成为大国博弈的关键领域。张英建议政府部门:加快培育大模型开放创新生态;加强AI复合型人才培养,建设AI新型教育机构;强化大模型安全治理。
全国人大代表,小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CEO雷军建议,政府加快发展AI终端产业,一是健全AI终端标准体系,二是强化AI终端产业协作,三是加大对AI终端研发与应用专项的支持。力争到2030年,建成具备全球一流竞争力的智能终端产业生态。
2. AI人才培养
全国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党委书记方守恩建议,教育部门牵头成立AI教学指导委员会,围绕AI本体、场景应用、系统集成、AI治理等领域,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创新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支持产教融合创新实验室发挥枢纽作用,深化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战略合作。
全国人大代表,上汽集团零束科技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刘懿艳建议,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复合型人才培养,培养智能汽车时代发展所需的技术生力军,并制定专门的AI人才策略。
3. AI赋能中小企业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知联会副会长、中国自动化学会会员、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校长汪小帆指出,AI技术发展为中小微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AI赋能不仅创造了新型就业形态,更为中小微企业开辟了广阔的创新发展空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移动上海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楼向平建议在AI赋能中小企业提质增效中着重解决三大问题:一是AI应用开发不足,中小企业需求难纾;二是智能算力供需失衡,中小企业使用受限;三是数据安全防护薄弱,中小企业发展存在隐患。
4. AI赋能行业应用
全国人大代表,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周云杰认为,工业大模型或成新型工业化关键赋能变量。其建议夯实应用基础,支持龙头企业示范引领,培育平台型企业,助力中小企业应用工业大模型。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指出,医药工业应把握AI快速发展机遇,系统谋划、精准布局,从科技支撑、转化应用等多维度,促进医药工业的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通化谷红制药有限公司董事长、步长制药副董事长赵菁建议,通过建立明确的中医药数据标准等措施,将AI技术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相融合;建议政府出台中医药智能制造专项规划,加快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智能制造发展。
5. AI立法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认为,AI立法面临技术快速演进、产业迭代迅速以及风险不可预测三重挑战。建议AI法规的制定在加强研究、借鉴国际经验的同时,以社会关注度高、影响直接的生成式AI为切入点,尽快出台行政法规。
信息来源:
https://mp.weixin.qq.com/s/mlidG86EDe5Kz7KgU5XerA
https://mp.weixin.qq.com/s/DlMbz0aQ1BFv_o2PCH1Irw
https://mp.weixin.qq.com/s/4Qnts_xo96MlieBNrNje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