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网信大事记
| 来源:【字号:大 中 小】
第一季度
1月13日
中国开放指令生态(RISC-V)联盟2023年年会成功举办。年会旨在加强与RISC-V国际基金会合作,推动中国技术、厂商和方案服务全球,助力全球RISC-V生态发展。
2月21日
中国科技云推出科技云会(腾讯版),可支持100人不限时会议,提供无限量云端录制存储空间。
2月26日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在大数据推动能源材料研发范式变革方面取得新进展,该项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网信专项应用示范项目的支持,其研究成果为提升硫化物电解质基磷酸铁锂全固态电池的性能提供了指导。
2月28日
中国科学院“十四五”网信专项工程建设项目中期考核暨进展交流会顺利召开。中国科学院网信办组织专家团队,对中国科技云建设工程(三期)、科学大数据工程(三期)、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工程(三期)以及数字科学院系列工程等进行了中期评估考核。
3月11日
中国科学院网信办发布工作方案,启动中国科学院网信专项2022-2023年度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
3月19日
中国科学院网信办发布“2023年度院网信工作十大进展”,“中国科技网国际链路升级至100G”等十项网信领域工作进展入选。
3月31日
上线运行专项指挥调度和信息管理平台。
第二季度
4月2日
《China’s e-Science Blue Book 2023》由国际著名出版集团施普林格·自然(Springer Nature)在全球正式出版发行。
4月12日
中国科学院网信办牵头,联合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数据局、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单位正式启动《中国科研信息化蓝皮书2024》编纂工作。
4月25日
“2024年上海区域科研信息化交流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会议旨在加强院属单位网信技术支撑服务,进一步发挥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在全院抢占科技制高点中的信息化支撑保障作用。
5月7日
中国科学院“十四五”网信专项2023年运行维护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在京召开,“中国科技网运维与服务”“ARP系统及相关平台运维与服务”等七个项目顺利通过项目综合绩效评价。
5月18日—19日
中国科学院科普云平台助力中国科学院公众科学日20周年系列活动顺利进行。平台支撑全院131家机构开展了520场次活动,全国47万公众通过平台报名走进活动现场,活动传播量达1.4亿次。
5月20日
中国科学院网信办发布《中国科学院信息化年度报告2023》。
5月22日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调研清原森林野外站,深入了解该站依托中国科学院网信专项应用示范项目所取得的信息化建设成果。
5月23日
“第二届新一代ARP技能与知识竞赛暨2024年管理信息化技术与应用交流会”在长沙成功举行。此次活动有效提升了新一代ARP用户操作技能,巩固了科研管理业务知识,促进了院属各单位在管理信息化技术应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5月30日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调研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深入了解“数字长光”建设进展。
5月30日—31日
中国科学院2024年院属单位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主管干部培训班在沈阳举办,108位院属单位网信主管干部参加此次培训。
6月6日—7日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办的第一届“东升论坛”暨“智能化科研——当科学研究遇上大模型”研讨会顺利召开。会议旨在通过各界人士的广泛交流,促进合作,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让信息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6月13日
中国科学院网信办发布“中国科学院网络安全和信息化专项2024年度应用示范项目”申报指南,增设“数字实验室”方向,进一步打造“数字科学院”应用生态。
6月26日
“中国科学院新一代ARP智能财务管理系统”入选2024数字政府创新成果与实践案例(卓越贡献类)。
6月26日
中国科学院“十四五”网信专项2023年咨询研究项目综合绩效评价会议在京召开。“中国科学院研究所数字化治理体系研究”“科学数据支撑区域可持续发展路径和政策研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情报服务”等9个项目顺利通过综合绩效评价。
第三季度
7月1日
中国科学院继续教育网推出中国科学院新职工培训专题,全院3000余名新职工共学一堂课。
7月5日
中国科学院“十四五”科教基础设施“下一代信息技术研发能力提升——人机物融合信息基础设施创新与试验平台”项目初步设计方案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正式进入建设阶段。
7月11日—12日
中国科学院网站群平台建设工作交流研讨会在兰州成功举办。会议总结了中国科学院新一代网站群系统中文网站迁移工作经验,正式启动院所英文网站的迁移工作,并促进各方就网站建设与应用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
7月12日
国家科学数据中心主任第七次联席会在四川成都举办。来自20个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的主任和委派代表共40多人参加。本次会议由国家基因组科学数据中心主任鲍一明担任轮值主席,国家空间科学数据中心承办。中国科学院网信办主任卢方军应邀参会。
7月18日
中国科技网开通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空间环境地基综合监测网(子午工程二期)——稻城圆环阵太阳射电成像望远镜高通量科学数据传输专线,为设施提供高效、安全的数据传输通道,支撑远程科研协作和数据共享。
8月21日—23日
第四届 RISC-V 中国峰会(RISC-V Summit China 2024)在杭州成功举办,全球开发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RISC-V技术的最新进展与未来发展趋势。会议依托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举办。
8月29日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中央网信办网络管理技术局、中国科学院科技基础能力局指导下成功举办了“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人工智能分论坛”,论坛围绕人工智能技术的最新进展及健康、安全、有序发展,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成为驱动数字文明发展的强大“智慧动能”进行深入探讨。
8月30日
中国科学院新一代网站群系统全面投入应用,院属各单位中、英文门户网站均顺利完成向新系统的迁移工作。
9月4日
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调研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深入了解“数字大化”建设进展。
9月5日—6日
中国科学院2024年度院属单位所局级领导网信工作培训班在辽宁大连成功举办,共有60位来自院属单位分管网信工作的所局级领导参与培训,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出席并发表开班讲话。
9月9日
2024年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网络安全应用测试结果公布,本次测试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安全协调局、中国科学院网信办、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指导,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等单位共同举办。
9月24日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A Performance-Portable Kilometer-Scale Global Ocean Model Across Various Heterogeneous Supercomputers”荣获第20届CCF全国高性能计算学术年会(HPC China 2024)超算年度最佳应用奖。
9月30日
科学数据银行ScienceDB获得中国信息协会数据要素应用创新大赛一等奖。
第四季度
10月8日
中国科学院网信办发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属单位信息化评估报告》。
10月28日
中国科学院“十四五”网信专项工程建设项目调整方案评审会在京召开,中国科技云建设工程(三期)等8个项目调整方案通过专家评审。
11月6日—7日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科研信息化技术与应用创新大会在南京召开,大会围绕科研信息化最新进展、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方向开展研讨,旨在为推动网信工作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与实践指导。
11月7日
中国科学院科学数据总中心正式发布科学数据中心软件栈FairStack 1.0版本。
11月18日
2024年“科学数据标准与技术”发展中国家培训班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正式开班,来自马拉维共和国、阿根廷、印度、印度尼西亚、老挝、墨西哥、蒙古、尼泊尔、肯尼亚、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巴基斯坦等12个国家的学员参加培训。
11月19日
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颁奖典礼在浙江乌镇举行,中国科学院荣获“卓越组织单位”称号。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LAMOST天体光谱数据处理和发布平台”与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紫东太初多模态大模型3.0”成功入选“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领先科技奖”。
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加强全球天基减灾合作,努力消除数字鸿沟”,入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精品案例”;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国际防灾减灾知识服务”,入选“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实践案例集”。
11月21日
由中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科学院主办的“开源生态发展论坛”“人工智能技术创新与治理论坛”在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上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丁赤飚分别出席两个论坛并致辞。
11月26日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在香港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青年国际学术沙龙暨第二届中欧RISC-V国际研讨会。
11月29日
中国科技云区域中心年度总结暨中国科技云工作研讨会在江西赣州成功召开,会议总结中国科技云全国各区域中心工作成果,进一步明确了2025年重点工作和目标。
12月6日
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召开信息化建设工作专题会议,会议就如何进一步推进分院信息化建设、加强科研管理数据治理体系构建、深化ARP管理数据的分析与应用,以及服务科研范式变革和管理效能提升等进行了深入交流和研讨。
12月11日
首届生成式人工智能安全大赛完美收官,本次大赛由北京市网信办和中国科学院网信办共同指导,中国科学院信息工程研究所和信息内容安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联合主办。
12月20日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启动“云梯”服务计划,面向抢占科技制高点专项任务、专项牵头单位、专项人员,免费提供信息化基础资源和技术服务。
12月27日
中国科学院新一代ARP系统标准版V3.7正式上线,该版本紧密贴合国家政策导向及院内管理实际需求,全面推进了智能化改造升级,并为分院提供看板服务试点。
12月27日
上线“全覆盖、分层级、能穿透、可闭环、无干扰”的资金使用监管平台。
12月28日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自主研发的“琅琊”海洋大模型1.0正式发布,该模型实现了对全球海洋状态变量的中短期高精度预报,有效提高了全球海洋预报的准确性与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