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网信专项

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等单位合作“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成功入选2023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集

日期:2023-11-13

|  来源:【字号:

     11月9日,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网络安全技术发展与国际合作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论坛以“心合意同 互利共赢”为主题,推动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加强对话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绿盟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共同申报的《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案例成功入选2023年世界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集《科技之魅》。《科技之魅》成果集旨在以高标准打造全球互联网领先科技成果的创新交流展示平台,引领未来互联网技术发展方向,为国际交流互鉴和科技成果转化打开广阔空间。


      全球生物安全局势严峻,我国生物安全也面临着巨大的威胁。重大传染病防控是生物安全管理中的重中之重,但由于生物安全数据管理的要求,目前相关数据都分散在各个部门,难以实现互联互通。随着国家《生物安全法》和《数据安全法》的相继出台,以微生物为核心的生物安全数据管理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视,建立具有完全独立自主知识产权的微生物科学数据安全体系是保障数据合规应用的关键,将区块链、隐私计算等新的数据安全技术在微生物科学数据领域进行应用,并支持国家生物安全和数据安全管理等重大战略需求,是数据体系建设的重中之重。为了建立面向微生物大数据应用的互联互通合作协调机制,提高符合国家数据安全保护要求下的数据开放共享水平,更好地为国家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提供支撑,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中心与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绿盟科技集团、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合作建设了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


      生物数据隐私计算平台是国内首个国家微生物科学数据隐私平台,面向重要病原微生物,为满足微生物跨领域数据融合分析和互信互用的需求,实现开放的数据联盟链服务网站、知识库、控制台、区块链浏览器及智能合约的建设,并上线提供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该平台是目前我国科学数据领域较早利用机密计算技术,实现对具有数据风险保护要求的科学数据实现“可用不可见”的应用实践,为解决数据安全、数据确权等长期困扰数据流通利用的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具有一定示范意义。同时该平台利用区块链和隐私计算的技术保障了数据安全可信的流转,助力了科学数据更好地支撑国家重大传染病防控,也是国家生物安全大数据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