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所动态

药物所赵达明被授予“中国科学院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日期:2015-01-09

|  来源:上海药物研究所【字号:

     近日,中国科学院决定授予10位同志“中国科学院技术能手”荣誉称号。上海药物所赵达明同志榜上有名。
    近年来,药物所通过专项研究员制度、新星计划、岗位破格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提供给各类人才以发展空间,让普通职工有机会破除学历、资历的羁绊成长成才,为职工们搭建了一个施展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和服务奉献社会的良好平台。

  (供稿部门:人力资源处) 

附:赵达明事迹。

从普通工人到高级实验师的美丽蜕变
                                  ——记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质谱组赵达明

    他1974年中学毕业后到上海海丰农场运输队做了“船老大”,为了营救2名船员,右腿膝盖下被船上钢丝缆绳拉断而致残。
    他1983年入所,成为一名普通的维修工人,“诊治”的仪器设备约有11000台次,节省维修经费约800万元。
    他破格晋升为实验师,2014年又将再次破格晋升为高级实验师。
    30年来,他付出了比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凭着不服输的钻劲和韧劲,完成了从普通工人到高级实验师的“美丽蜕变”,他就是所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质谱组的赵达明老师!

  

  (一)用心开启人生新里程
    在入职药物所前,赵达明是海丰农场的“船老大”。在一次事故中为营救2名船员生命致使其右腿从膝盖下被船上钢丝缆绳拉断而致残。
    26岁的年轻人,就要面对残酷的现实和未知的未来。闲来无事,赵达明在家里组装了一台80年代的“高级货”——电视机,崭露了他在电器维修、改造方面的天赋。
    1983年,赵达明加入药物所电子室工作,开始了精密仪器设备运行和维修、维护工作。用于药物研究的仪器设备都是高精密的仪器,既有电控、光学等光电知识,又有传动、真空等机械知识,电子室对这样一个仅有高中学历的他实在不曾寄予过厚望。
    “一个人可以没有文凭,但决不可以没有知识和技能”。他感受到药物所浓厚的学术氛围,在带教老师的悉心传授和工程师们技术攻关的拼博干劲鼓舞下,他自学无线电电子学和机械原理等基本知识,认真阅读设备文献,虚心向其他技术人员请教,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用在了钻研业务上。
    时代变迁,电子仪器设备从“电子管”到“半导体”又到“集成电路”的三个发展历程中,他都甘当小学生,从设备原理、组成结构及主要功用入手,了解和熟悉各类不同仪器的技术数据,对相关的电路进行对比研究,做了大量的学习笔记,渐渐地对各类仪器工作原理有了较好地把握。
    期间他不放过任何一次大型仪器设备的维护或维修机会,从“参与其中”到“分工负责”又成长到“独立维修”,积累了大量的维修实战经验。
    1998年,药物所在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试点中对技术支撑系统进行了大幅精简,受岗位职数限制,电子室20多人只保留了赵达明一人。

    (二)服务科研敢于创新的“实验家”
    在药物所质谱实验室里有一台古董级质谱仪MAT 95,为我所化学分子结构鉴定的最关键仪器之一,今年21岁了,应该是中国唯一一台仍在超期服役的MAT 95。
    MAT 95集电子控制电路、低压大电流磁场、高真空系统和冷却系统为一体,结构极为复杂,在赵达明精心呵护下,无数次排除了该仪器各种几乎不可能修复的故障。2010年8月,MAT 95质谱仪的场扫描系统故障,面对打开后盖之后满箱的电路板,赵师傅跟身边技术员小姑娘说:“如果你不害怕的话,我把假肢拿下来,这样我可以跪在地上来维修。”
    在同事们的帮助,经过半个月的维修,MAT 95这个老家伙又乖乖听话,正常运转了。其精确质量测定功能以三十六烷碎片离子的质量准确度为标准仍能稳定在最初验收时的指标,已高质量地完成了60,000多个药物小分子分析测试任务。曾经仪器公司提出要将MAT 95收回作为展品陈列,被药物所拒绝了,因为大家相信在赵师傅的维护下,MAT 95还能服务更久。
    高精尖仪器虽然价格昂贵,但是面对科研的真正需求,常常会有鞋不适履的感觉,“缺点儿什么”。2013年,从事蛋白质组学研究的科研人员给赵达明出了一道难题。该研究需要对离子阱质谱仪做技术改造,设计并添装“纳喷源”,以进一步提升仪器的高分离度,且此“纳喷源”必须具备能调整喷雾电压并能被质谱仪控制电路识别的功能。
    像这样的要求,仪器公司除了开出高昂的改装费之外,还有遥遥无期的研发周期。“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赵达明自行设计图纸,暑假中一天都没有休息,关在他的工作室中仔细琢磨。第一个产品的试制是完全在他工作室的一台微型钻铣床上加工出来的,某些小零部件是他用手工锉出来的。两个月过去,“赵达明”牌“纳喷源”装机成功。
    为了精益求精,他与机械厂合作将“纳喷源”制作得更加精美。难怪周虎研究员得意地将“纳喷源”作为礼物赠送给有机所、生化细胞所等兄弟单位,甚至远赠加拿大的实验室。
    这些创意的来源就在于赵师傅经常深入一线了解研究人员想法,并运用所学技能在仪器设备创新设计上有所作为。 研究所新布局的蛋白质组学研究需要采用微流色谱柱进行液相色谱分离,而购买商品化的微流柱每年需要几十万元的费用,为节约科研经费降低成本更好的服务于各课题组赵师傅设计了一体化的装柱装置。装在墙上整齐的气体减压器、灵动的不锈钢耐压装置,闪烁的转速指示灯,让人难以相信这个精密的装柱装置就是出自赵师傅之手。赵师傅说:“这个装置已经第三代了,成本只有国外进口装置的三分之一,而且还能自动清洗难伺候的柱子,而不会损坏。”难怪实验室的学生和科研人员都对赵师傅的发明赞不绝口。
    赵师傅甚至会对实验室的仪器做“大手术”。瑞士步琪R200型旋转蒸发仪是化学实验室的必备仪器,该款仪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经常发生损坏。如请步琪公司维修每次约花费7000多元。赵达明仔细分析后发现该型号在电子控制线路设计上的缺陷,某些电子元件不适合实验室的酸碱和潮湿环境,极易造成电子元件氧化腐蚀后停止工作。
    为此他重新设计电子控制电路,同时更换传动材料,增加隔离装置,有效防止了腐蚀性蒸汽的进入。6年来这批经改装的仪器连续运转,故障率几乎为零。
    步琪工程师说:“师傅,你要不去我们公司做吧,你最了解实验室的环境和需求,帮我们做技术改进最好了!”赵师傅婉拒了,因为药物所更需要他。
    像这样的改装、发明不胜枚举。HPLC需要与LTQ联机使用,赵师傅在两个机器中间加了一个“信号处理器”,这样两台机器互相就能“对话”了。隔膜真空泵中的玻璃隔膜片容易损坏,他大胆设计模具、替换上的聚四氟乙烯材料大大减少了隔膜泵的返修率。
    30年来,他逐步练就了一套故障分析,诊断、排除或修复的过硬本领,成为药物所电子仪器维修的“当家人”。

    (三)用精湛技艺赢得一片天空
    走在药物所的实验室楼里,科研人员和学生都亲切地和他打招呼“赵师傅”。在化学实验楼三楼331房间门口,待维修的仪器已经排在了门口。打开门一看,到处都是被“肢解”的各种仪器设备,以及散落其间的电子原配件。靠墙壁的老式抽屉式橱柜,细细分类了他的各种原配件,椅子背上挂着他老式的工作服。在这个混乱但安静的工作室中,是赵达明工作的地方。
    众所周知,仪器维修需要各种各样的零配件,小到一颗螺丝钉,大到仪器设备上的电机,规格型号几千种,甚至还有非标准零配件,既要符合仪器维修所需的零配件要求,又要考虑研究组经费的承受力,赵达明竭尽所能为研究组分忧。
    每天上午,赵达明拖着病腿奔波在上海市的各个电子产品和机电设备市场,极大地降低了相关研究组的维修费用。在食堂扒口中饭,就在他的工作间里埋头维修。有时候还经常被研究组打紧急电话过去“救火”。而他的假肢由于承受不了超负荷的经常性行走,以及搬动修理仪器时的过度用力,总会早早地结束正常使用“寿命”。
    他的维修间经常是“机满为患”,没办法只能利用假期来所里加班加点,有时还得白天夜晚连轴转。但是作为一个仪器设备的维修师,谁实验室的仪器该维护了,谁研究组的设备要保养了,哪个房间的仪器是个什么状况,一五一十全在赵达明的脑子里。每当这时,不管手上多忙,时间早晚,他总记得做个提示,电话关照一下,把故障隐患解决在萌芽状态。
    而今,他对各种类型的质谱仪器的维护和修理已经名声在外,甚至有研究生说:“我太崇拜赵师傅了,我要拜他为师”。所内和院内单位的科研人员甚至国外质谱仪器公司的维修工程师也常向他学习取经,对于这些年轻的求学者,他总是热情接待,一对一,手把手,对照着质谱仪器电路图,教他们如何在集成电路板上找出元器件故障点位;他还毫无保留地将没有电路图时如何通过比对另一同型号电路集成板发现故障点位的分析判断方法传授给青年人。别人笑他傻,他却乐在其中。他以身教实践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他总说:“我做的事微不足道,只求科研人员满意”。但他用自己的技术赢得了全所的尊重和欢迎,科研一线非常优质的技术支撑服务,这样的岗位是不可或缺的。
    30年来,他累计维护维修的仪器设备近11000台(套),平均每天完成一台(套)的维修工作。正是由于他出色技术服务,上海药物所举行2014年度高级岗位的竞聘工作评审,赵达明被评为高级实验师。
    “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赵达明,一个普普通通的药物所人,既没有多高的文化,又没有超人的智慧,但他以不甘平庸的钻劲,心系科研的情怀、默默奉献的精神和高超精湛的技艺,在平凡的岗位上赢得了一片天空。
    结语
    最近赵达明还在琢磨给“纳喷源”加装一个带放大功能的微型摄像头,同时加一盏红色LED灯,这样实验人员就能通过这个微型摄像头观察到电喷雾的状态是否正常,判断喷雾装置是否发生故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