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人类首次依托月球进行天文观测 “嫦娥”观星星“不眨眼” 沪造13种关键材料为探测护航
| 来源: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字号:大 中 小】
本报讯 (记者 徐瑞哲)“广寒宫”高处不胜寒,嫦娥三号着陆器与巡视器转入月夜休眠状态已一周。昨天,为“嫦娥”提供13种关键材料的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宣布,这些材料将帮助“嫦娥”度过零下180摄氏度的漫漫寒夜,并为重见天日后开展的科学探测任务保驾护航。其中,采用陶瓷材质反射镜的月基天文望远镜,将在白天看到不再“眨眼”的高清星星,这是人类首次依托月球这个地外天体平台进行天文观测。
为了“御寒保温”,目前在月球上过夜的巡视器“玉兔”,正将一侧的太阳能电池帆板收拢,犹如一层棉被“裹覆”在自己身上。下转 7版(上接第1版)太阳帆板上两个像“烟囱”一样的接触支点与箱体紧密接触,支点上带有“高摩擦抗冷焊涂层”。在太阳帆板经历长时间收拢压紧状态后,涂层能消除类似“太空结冰”的真空冷焊状况,确保“双翼”再度顺畅展开。
中科院特种无机涂层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陶顺衍介绍,“嫦娥”着陆器和巡视器身上的温控、耐磨以及姿态控制喷管的高温抗氧化等涂层的厚度只有几微米,最多不过1毫米厚,但它们却要承受1450摄氏度到零下180摄氏度的 “冰火两重天”。这些涂层功能各异,比如月球车那身银光闪闪的“盔甲”,正是大面积防静电F46镀银热控涂层;又如,7500牛顿主发动机周围那圈“裙子”,在发动机火焰与受保护的电子元器件之间形成温差超过1000摄氏度的热屏障;此外,全景相机、X射线谱仪、红外成像光谱仪等探测仪器均运用了抵抗月球恶劣生存环境的热控涂层。
在嫦娥三号着陆器国旗上方,月基光学望远镜把“天文台”架到了月球上,将随着月球自转对太阳系外的星体进行巡天扫描。据了解,月球没有大气层,高真空、无污染,地球上因大气扰动造成的星星“眨眼睛”现象不复存在,可测得高精度数据;同时,月球自转一周要27.3天,因此月基望远镜可充分利用月球上的白天时段,对同一颗星星持续跟踪10多天,获取更丰富的观测数据。
事实上,月基望远镜的反射镜既非石英,也非玻璃,而是陶瓷造。结构陶瓷工程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学建介绍,高致密的陶瓷已成为空间光学系统轻质反射镜的首选材料,其表面粗糙度优于1纳米,几近平滑,反射率高,具有高度轻量化、高光学质量、高热学稳定性、高运行可靠性等特点。
《解放日报》 (2014-01-03 第1版 要闻)
文章链接:http://newspaper.jfdaily.com/jfrb/html/2014-01/03/content_11316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