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中科大用搜索引擎实现地震实时监测
| 来源:【字号:大 中 小】
地震发生后,如果能够较快速地提供地震位置、震级等相关信息,不仅可以对地震波还没有传播到的地区实施“预警”,还能对制定抢险救灾方案起到关键作用。中国科大张捷、张海江等6名地球物理交叉学科科研团队经过三年多努力,实现了在收到地震数据后1秒钟内同时确定地震位置、震级和震源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12月4日出版的《自然 通讯》上。
地震的初至波以平均每秒5公里的速度传播,最有破坏力的横波以平均每秒3公里的速度传播,而“预警”电信号在电缆中则以每秒接近30万公里的速度传播,因此在震中附近地区,在地震横波到来之前可能有几秒到30秒的预警时间。
目前世界上有四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地震自动预警系统。最为先进的可在接到地震信号5秒钟后定出地震位置和震级,约2分钟后估计出地震破裂的震源机制。我国地震监测系统目前在震后2分钟自动完成定位和定震级,震后约2小时估计出震源机制。
中国科大研究团队利用互联网快速图像搜索技术,预先建立地震数据库,通过快速搜索最佳匹配地震图,实现了在收到地震数据后1秒钟内同时确定地震位置、震级和震源机制,在地震预警与速报领域实现了重要的突破,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这项技术的应用将可能给震中附近地区10到30秒的预警时间,将大大推进海啸预警、监测前震、观测地震破裂带活动以及实现地震预报等工作,大幅度地降低地震灾害对人类的威胁。
中科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转载自: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