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科研信息化须全国一盘棋
| 来源:【字号:大 中 小】
目前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虽然态势不错,但明显呈现出不足之处:缺乏国家层面的整体战略和规划,也缺乏国家层面的总体部署、协调和政策支持;各单位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还有待加强。
12月15日,第二届中国科研信息化发展研讨会在京举行,与会专家表示了上述忧虑。围绕着“科研信息化”这一议题,来自国家机关、科研院所、高校、企业界的数百名专家参加了此次研讨会。
“科研信息化已支撑着全球协同创新。”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信息办主任谭铁牛在报告中,详细介绍了国际科研信息化的发展态势。
一方面,各国纷纷制定国家层面的战略规划,把推进科研信息化作为提高国家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和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战略举措,尤其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均将科研信息化设施作为国家战略基础设施进行投资,以促进科技创新并为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日益复杂的科技难题的破解有赖于大规模的协作,科研信息化已成为推动学科发展应对重大科技挑战的重要基础支撑。
三是科学数据作为支撑科技创新的战略性基础资源,其共享共用的制度政策环境日益受到高度关注。
“欧美多年前已经开始注重信息化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应迎头赶上。”谭铁牛表示。
而就在一个月前,第38届世界超级计算机500强排名中,有74台为中国所有,中国拥有的超级计算机数量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
“我们起步不算太早,目前态势正处于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不断加强、各学科领域的应用示范不断深化的阶段。”谭铁牛指出,中国的科研信息化将以未来出台国家级有关规划为标志,进入跨越发展阶段。
中国科学院计算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戴博伟在介绍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情况时表示,从技术驱动到需求驱动、从建设驱动到应用驱动,已成为目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趋势的主要变化之一。
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和生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特别强调了科研信息化的实际应用问题。“希望能更多地注重实际应用。”应进一步加强科学界与IT界合作,共同面对大科学研究对信息化急速增长的需求。IT界要更加注重满足实际应用需求,这是持续发展的根基。同时,通过将科研信息化与大科学工程相结合,作出有显示度的科学成果来。
“我们国家建了不少的科研信息化基础设施,但应用水平还有待于深化。中国是不是能搞一个‘金科工程’?”谭铁牛希望通过实施国家科研信息化应用推进工程,来显著提升科研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据悉,中国科学院“十二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将实施六大工程,其中有两大工程推动科研信息化:科研信息化应用推进工程和科技数据整合共享工程。
“希望通过这两个工程的实施,把中国科学院乃至全国的科研信息化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谭铁牛说。
(原载于《科学时报》 2011-12-16 A1 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