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时报】中国科学院建成国内领先的科学传播网络平台
| 来源:【字号:大 中 小】
近日,中科院网络化科学传播平台项目顺利通过验收。该项目于2008年7月正式立项启动,是中科院“十一五”信息化建设专项中的重要任务。
据统计,从2008年12月到2010年12月,该平台的访问量达到1.24亿人次;2010年第4季度平台总日均页面浏览量达106万,总日均访问人次近20万。在谷歌和百度上以“科普”一词搜索,这个平台也长期稳居前三位。
“这一平台最大的特点是提供服务。”项目负责人、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助理肖云在接受《科学时报》采访时表示,“在这个平台上,既能实现科学家向公众展示自己的科研工作,公众也能就关心的科学话题与科学家互动。”
除此之外,该平台上所有科普内容均由中科院从事该项研究的科学家或项目邀请的领域内科学家参与。在内容上,该平台通过图文专题、网络直播、在线访谈、科普视频报告等多种形式,系统传播领域科普知识,及时展示中科院科研创新成果和前沿科技知识,并为公众提供社会热点事件中相关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权威解释。
经过两年半的建设,该项目构筑了由中科院网络科普门户网站——中国科普博览、32个专业科普网站和108个研究所网站科普栏目组成的三级院所科普服务体系。肖云表示:“这不仅实现了中科院主要科普资源‘以统一的平台集成化高效服务’,而且形成了一支由全院科普创意人员、学科专家、科普作家、美术设计、IT技术人员在内的多学科人才组成的网络科普专业人才队伍。”
目前,经过该项目的持续建设和运行,中国科普博览可以提供7 24小时的持续服务,对公众提出的科普咨询可以在一天内作出回应。
肖云表示,平台中的“中国科普博览”更是实现了从一个综合性的科普网站向中科院科学传播平台门户的转变,初步成为集资源会聚、知识传播、互动交流、综合服务于一体的独具特色的综合门户,其日均访问量已达6.2万人次。
该项目验收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探险协会主席高登义告诉《科学时报》记者:“最难得的是这一平台得到公众的认可,并和他们形成了互动机制。这改变了过去‘填鸭式’的科普模式。”验收专家组还表示,经过项目建设,中科院形成了全院主要科普资源统一、集成和平台化高效服务的新格局。
项目组专家表示,在“十二五”期间,该平台将积极集成具有中科院特色的科普资源,并探索和形成现代科普可持续发展模式。
(原载于《科学时报》2011年05月05日A1版)